新研究揭示魔鬼鱼深潜1200米以校准“海洋导航地图”

2025年10月15日 16:01 次阅读 稿源:Win10s.COM 条评论

科学家发现,生活于大海的魔鬼鱼(Mobula birostris)常常进行超过1200米的极限深潜。但这些深潜行为并非为了觅食,也不是在所有深水区域都出现。实际上,魔鬼鱼在进入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时,似乎是在“校准”自身独特的导航系统,如同加载属于自然界的“Google地图”。

由秘鲁、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组成的国际团队,对24只魔鬼鱼进行了3个地点的追踪研究,包括印度尼西亚东部的Raja Ampat、秘鲁海岸附近的Tumbes,以及新西兰北岛东北部海域的Whangaroa。共积累了2705天的追踪数据。研究人员回收了8个高频数据标签,每15秒下载一次数据,其余16个则通过卫星发送摘要数据。

研究显示,在79天内,这些魔鬼鱼共进行了超过500米的极端深潜,其中多达1250米(约0.78英里)的极限深潜几乎都发生在新西兰沿岸。值得注意的是,每只魔鬼鱼在离开大陆架进入深海后的第一天就进行了首次极限深潜。它们的下潜方式并非直接直线下降,也没有在最大深度停留很久,这表明此举不是为了打猎或逃避天敌;更多表现为分段下降,然后同样分段上升,并在随后的几天里远距离迁徙,有的甚至可达200公里(124英里)。

科学家认为,魔鬼鱼通过下潜来采集磁场强度、氧气浓度、水温和光照等环境信号,从而构建海洋的“心智地图”,帮助它们在广阔无标识的深海中导航。首席研究员Beale博士解释:“通过下潜‘采样’这些信号,它们能够建立帮助导航的心智地图,跨越广袤无际的海洋。”

新西兰的魔鬼鱼深潜均出现在它们离开大陆架并开始北迁的阶段,研究人员推测,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校准海底磁力线的走向。魔鬼鱼在极深潜后会在海面停留较长时间以恢复体温,然后以极强的目的性连续多日北迁,每天最远可移动200公里。

虽然魔鬼鱼已被报告寿命可达45年,但人类对其成长与发育仍知之甚少。为何选择如此极度的深潜,让身体承受巨大压力?科学家认为,较深海域环境稳定、可预测性高,有助于它们更精准地识别自身定位。新西兰海域的大陆架陡然跌落为深海,这种特殊地形迫使魔鬼鱼必须“重新校准”导航地图。

“理解魔鬼鱼深潜的性质和作用,有助于解释动物如何跨越广阔无际、几乎无地标的海洋,并连接数千公里外的生态系统。”Beale指出。

虽然此次研究样本仅为24只个体,而且仅能记录间断行为,但新发现为未来关于深潜目的的研究提供了模板。论文作者Erdmann表示:“我们现在知道,在新西兰北岛觅食的魔鬼鱼夏天会向更温暖的水域(如斐济、汤加)迁徙,深潜并非捕食或避敌,而是为导航。”

该成果还强调,迁徙物种对海洋环境的依赖性极高,而魔鬼鱼这种已濒危的物种,极度依赖着人类了解最少的深海生态。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迁徙物种对沿海与远海栖息地的高度依赖,呼吁国际社会加强保护协作。”Beale总结道。“同时也提醒我们,深海对地球气候调节和全球渔业至关重要,但仍有待深入理解。”

该研究已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杂志上。

对文章打分

新研究揭示魔鬼鱼深潜1200米以校准“海洋导航地图”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