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的汉王科技,迷失在“风口”上

2025年10月06日 11:40 次阅读 稿源:数智研究社 条评论

市场的风口在哪里,汉王科技的主业就在哪里——这句调侃,精准概括了汉王科技过去十多年的战略漂移。这种打法,未能挽救汉王科技的业绩和股价。如今,汉王科技股价在24元/股左右徘徊,市值已不到60亿元。


文 | 啸 天

近日,汉王科技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营收同比增长13.81%至8.13亿元的同时,净亏损却进一步扩大至0.57亿元。从2022年以来,汉王科技一直深陷亏损泥潭。

回想2010年,汉王科技凭借其电纸书和一句“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的广告语,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股价一度飙至175元/股,市值突破百亿元。然而,十余年过去,汉王科技的业务从电纸书到空气净化器,从N95口罩到仿生扑翼鸟,再到略显另类的“机器狗头”和姗姗来迟的AI大模型。

市场的风口在哪里,汉王科技的主业就在哪里——这句调侃,精准概括了汉王科技过去十多年的战略漂移。这种打法,未能挽救汉王科技的业绩和股价。如今,汉王科技的股价在24元/股左右徘徊,市值已经不到60亿元。

业绩沉沦

汉王科技的起点,曾闪耀着技术的光环。其创始人刘迎建是中科院博士,在汉字手写识别领域深耕多年,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在智能手机普及早期,汉王科技的手写识别技术一度成为行业标配,2007年国内132款智能手机中,有114款采用了其技术,可谓风光无两。

2008年推出的电纸书,更是让汉王科技站上了时代潮头,并最终在2010年成功登陆A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然而,辉煌是短暂的。自2014年起,汉王科技的业绩便开始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从2022年至今,更是陷入了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亏损分别高达1.36亿元、1.35亿元和1.10亿元。进入2025年,亏损的态势仍在延续。

比净亏损更值得警惕的,是其持续为负的经营性现金流。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69亿元、-0.36亿元和-0.63亿元、0.32亿元和-1.72亿元,四年半时间,汉王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3.0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持续净流出,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已出现严重问题,其日常运营高度依赖外部融资或存量资金,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自2010年创下175元/股的历史高点后,汉王科技的股价便一路震荡下行。即便在2023年初搭上ChatGPT的东风,股价一度上演“七连板”行情,也未能扭转长期颓势,热潮退去后股价再度回落。如今,其市值已较巅峰时期蒸发超过百亿元。

资本市场的冷遇,清晰地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判断。究其根源,汉王科技的困境,在于其未能将早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商业护城河。以其核心的笔智能交互业务为例,虽然该板块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但在产品体验上却屡遭用户诟病。社交媒体上,关于汉王电纸本卡顿、续航差、文件传输不便的“吐槽”屡见不鲜。其语音识别功能也被指“识别不明白”,难以满足基本的会议纪要需求。

产品力的缺失,与其“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不无关系。财报数据显示,汉王科技的销售费用常年远高于研发费用。2024年,其销售费用高达4.73亿元,而研发费用仅为2.63亿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14亿元,研发投入则为1.52亿元。当一家科技公司将更多资源用于市场推广而非技术打磨时,产品竞争力的下滑在所难免。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科大讯飞。同样在智能交互领域深耕,科大讯飞的第一款墨水屏产品比汉王晚了11年,但如今市值却是汉王的近20倍,2024年营收是汉王的近13倍。究其原因,科大讯飞始终聚焦于语音识别这一核心技术,并围绕其构建了强大的技术生态和产品矩阵。而汉王科技,则在一次次追逐风口的过程中,逐渐耗散了其最初的先发优势。

跨界创新追“风口”

汉王科技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跨界尝试,始于2010年第一代iPad的发布。iPad的横空出世,以其全彩触摸屏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对功能单一的电纸书市场降维打击,汉王科技的主营业务遭遇重创。

面对危机,刘迎建的选择不是在电纸书领域深挖技术护城河、构建内容生态,而是避其锋芒,开启了漫长的“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之旅。

2014年,在雾霾问题备受关注之际,汉王科技进军空气净化领域,刘迎建甚至在全国两会期间高调宣传其“室外大型空气净化器”。疫情期间,其子公司汉王蓝天又摇身一变成为了N95口罩和嗅觉测试盒的供应商,但这番尝试最终以亏损258.41万元收场,成为一次失败的投机。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汉王科技的“创新”变得更加“抽象”。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司展出的核心产品之一竟然是一个“机器狗头”。汉王科技副总裁王杰解释称:“因为机械狗身子制造不难,市场不缺。”这种看似另辟蹊径的逻辑,并未能说服市场。另一款与电影《阿凡达》联名的扑翼鸟形机器人“go go bird”,在京东授权店的销量也仅有两位数,考虑到IP授权成本,这大概率又是一笔亏本生意。

汉王科技离风口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初。汉王科技凭借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一度被市场热捧为最正宗的“ChatGPT概念股”之一,股价连续七个交易日涨停。然而,当市场翘首以盼其大模型产品时,汉王科技却再次“慢了半拍”。直到2023年10月,在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厂商的通用和垂直大模型早已遍地开花之后,汉王科技的“天地大模型”才姗姗来迟。这场“百模大战”,汉王科技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错失了最佳的市场窗口期。

从电纸书到空气净化器,再到机器狗头和大模型,汉王科技的战略路径,深刻地烙上了创始人刘迎建个人风格的印记。这位军人出身、技术极客背景的创业者,在早年与台湾蒙恬科技、摩托罗拉等对手的市场竞争中,深刻体会到了渠道和营销的力量。或许从那时起,“技术领先不如市场先行”的理念便已在他心中扎根。

这种理念在初期帮助汉王快速抢占了市场,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缺乏耐心、急于变现的浮躁心态,使其忽视了构建核心技术壁垒和完善产品生态这些更需要长期坚持的“慢功夫”。

亚马逊推出Kindle前,已拥有成熟的线上书城;科大讯飞在推出硬件产品前,已在语音技术上积累了十余年。而汉王科技,则似乎总是在风口来临时匆忙入场,却又在需要耐心深耕时选择转向下一个热点。这种战略上的机会主义,最终让其在每一个赛道都浅尝辄辄止,未能构建起任何一个真正坚固的业务堡垒。

对于如今的汉王科技来说,需要找回的,是其创业初期那种对技术的偏执与专注。否则,那句曾让“印书人跳楼”的豪言,恐怕将成为指向自己的一句谶语。

对文章打分

持续亏损的汉王科技,迷失在“风口”上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