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AI教材因仓促上线遭遇失败 政府被迫下架

2025年10月16日 14:33 次阅读 稿源:Win10s.COM 条评论

据Rest of World 10月15日消息,韩国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教材变革教育体系,但因为种种问题,仅实施4个月便遭到流产,体现了AI融入教育领域的复杂挑战。

原方案旨在通过AI教材实现个性化教学、缩小教育差距、减轻教师负担。教材由十余家出版社开发,2025年3月起在全国范围的数学、英语和信息课引入。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存在信息错误、数据隐私风险、技术故障频发,反而加重了师生产业负担。济州岛高三学生高浩丹向Rest of World表示,开学伊始,所有课程因教材技术问题屡屡推迟,内容也未能针对个人水平定制,使其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批评还指出,AI教材增加了学生屏幕使用时间,有碍于沟通与阅读能力培养。教师工会及部分市民团体早在2024年11月即对教育部提起诉讼,指责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了数据保护与家长教师意见,且强制实行有失公正。

面对压力,教育部于2025年1月将AI教材由强制改为一年试点。同年3月AI教材如期上线,但时任总统尹锡悦因政变未遂于4月被罢免,继任者李在明竞选时承诺撤销AI教材政策。8月,国会正式取消AI教材“教科书”地位,仅作为“辅助材料”,由学校自愿采用。

这使AI教材实施率由开学初的37%骤降到如今的19%,仅有2095所学校保留使用。有关数据显示,传统印刷教材需18个月开发、9个月审核、6个月筹备,AI教材流程却被压缩到12、3、3个月,多位立法者质疑仓促上马的必要性。

开发企业则坚持合规操作,无收集学生个人数据。东亚出版社首席数字官金钟熙表示,数字教材能帮助困难学生、跨文化家庭和乡村地区儿童,有望提升包容性。但他亦承认政治化导致项目受挫,市场萎缩,企业因巨额投资蒙受损失并面临裁员,联合开发商将就此提起宪法诉讼并索赔。

部分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数字功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跟踪表现及支持个别需求。但也有教师批评质量参差、监控学生学习难度大。小学生倍感新奇,因教材设有奖励机制和可定制化形象;但多数一线教师认为,项目在未经过充分试点和检验时就全面推广,是其最大败笔。政治反复使得师生对政府信任锐减,成为教育改革最大障碍之一。

韩国在全球科技应用、教育科技推广上一直处于前沿,但此次AI教材遭遇的阻力显示,任何技术创新应用于基础教育,尤其要兼顾多方利益,严控节奏与流程,不可“急于求成”。

对文章打分

韩国AI教材因仓促上线遭遇失败 政府被迫下架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